Die Another Day

末世的生存选择

          ——评电影《Mortal Engines》

英国作家Robert Grant(罗伯特·格兰特)在《Writing The Science Fiction Film(科幻电影写作)》中将科幻电影中所展现的人类世界大致分为五个种类:
第一种:The time of primitive, nomadic peoples with few tools, living in basic dwellings, hunting and gathering to survive(原始的、游牧民族的时代,几乎没有工具,生活在基本的住房里,通过狩猎和采集生存),即蛮荒时代。
第二种:The time of settled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with permanent houses. Hunting and gathering is supplemented by farming. Taxation means law and order is established(有固定房屋的村庄和小城镇时代。农业是狩猎和采集的补充。税收意味着法律和秩序的建立),即村落时代。
第三种:The City. Small purpose-built housing means less space but new technology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People now have leisure time and luxury goods, but there is also crime(出现了城市。小型专用住宅意味着空间更小,但新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人们现在有闲暇的时间和购买奢侈品的梦里,但也出现了犯罪),即城市时代。
第四种:The oppressive, dystopian world of our nightmares. The city is vast. People pay high prices to live in tiny spaces. Unemployment, poverty and crime are rife. Taxes are high but government services are poor, inefficient and corrupt(我们噩梦中压抑的、反乌托邦的世界。这个城市很大。人们为了在狭小的空间里生存而付出高昂的代价。失业,贫穷和犯罪很普遍。税收很高,但政府服务很差,效率低下,而且官员腐败),即反乌托邦时代。
第五种:The dying world. The environment destroyed, natural resources depleted, and air and water polluted beyond recovery. Food is scarce, disease is rife. Eventually humans will die out, leaving a quiet and desolate planet in their wake(垂死的世界。环境遭到破坏,自然资源枯竭,空气和水受到无法恢复的污染。食物匮乏,疾病盛行。最终人类会灭绝,只留下一个安静而荒凉的星球),即废土时代。
大部分科幻电影都可以归类于这五种。原始蛮荒时代的电影较少,比如《La guerre du feu(火之战)》(1981);村落时代的电影有《The Solutrean(阿尔法:狼伴归途)》(2018)&《10,000 BC(公元前一万年)》(2006);城市时代的电影数量较少,《Momia(木乃伊)》系列(1999-2017)勉强可以算是;反乌托邦时代的电影则有很多,比如《Blade Runner(银翼杀手)》(1982)&《Equilibrium(撕裂的末日)》(2002)&《Metropolis(大都会)》(1927);废土时代的电影有《Mad Max(疯狂的麦克斯)》系列(1979-1985)&《Land Of the Dead(活死人之地)》(2005)&《Resident Evil(生化危机)》系列(2002-2017)。

而《Mortal Engines(掠食城市)》就是一部废土电影。
电影名称来自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奥赛罗》第三幕第三场(Othello:And, O you mortal engines, whose rude throats
The immortal Jove's dead clamours counterfeit, Farewell! Othello's occupation's gone!奥赛罗:还有你,杀人的巨炮啊,你的残暴的喉管里摹仿着天神乔武的怒吼,永别了!奥赛罗的事业已经完了!)【352行】它指的是城市达尔文主义的社会是不可持续的,城市的引擎足以致命。

———————————————————————

在电影中,“六十分钟战争”发生在大约2118年,而电影背景则是大约3718年。此时人类几乎灭绝,一部分幸存者成了游牧者,他们拥有机械,于是建立了牵引城市,到处掠夺;另一部分幸存者则遁入山中,寻找可以耕种的土地。当牵引城市崛起之后,这些人被赶到更深的山脉中。“反牵引主义者”就来自于后面这部分人中。
而一些细节也值得一提。

NO.1伦敦London
伦敦是小说和电影中主要的牵引城市,它已经回到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
一部好的电影必然不是拍出来仅供娱乐的,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要么反应了社会现实,要么反应了政治历史,所以对某位影评人的“……最无聊的,是各种政治向的强行解读。比如因为这座掠夺城市是伦敦,就觉得这是在黑伦敦。那换成纽约、巴黎、悉尼、北京如何?”表示极大的反对。如果真的未曾影射伦敦,那么又为何真不起名为纽约、巴黎、悉尼、北京呢?
至于为什么选择伦敦为最大的牵引城市,我觉得和其历史有关。
提到英国,总会跟几个词汇联想到一起,“海上霸主”、“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掠夺”、“日不落帝国”。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社会变革。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英国子民,领土面积约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英国的领土。
除了英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还曾有过如此般辉煌,况且,英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掠夺殖民地财富。一个以掠夺为发展手段的国家,血液里就蕴含着躁动与暴戾的基因。当世界毁灭,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伦敦成为最大的牵引城市也情有可原。
NO.2美杜莎Medusa
根据诗人奥维德《The Metamorphoses(变形计)》【4.770】所述,Medusa原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因为与海神波塞冬私会(也有一些版本称因Medusa自恃长得美丽,竟然不自量力地和智慧女神比起美来,而被雅典娜诅咒),雅典娜一怒之下将Medusa的头发变成毒蛇,而且给她施以诅咒,任何直望她双眼的人都会变成石像,因此成了面目丑陋的怪物。因此Medusa不过是一个凡人的悲剧而已。她没有做错什么,却遭受到了如此残忍的惩罚,让她变成了一个人人唾弃的怪物。善恶是一对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一个统一体中;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甚至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至于是什么条件,那就全凭人类的主观判断了。
所以Medusa不仅仅是美杜莎,还是核能量子武器。
在电影中,Medusa被拆成了M.E.D和U.S.A两块,显而易见有不一样的含义在内。
USA这里就不说了。M.E.D,全称Manhattan Engineer District(曼哈顿工程区)。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亦称Manhattan Project(曼哈顿计划)。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整个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NO.3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
圣保罗大教堂区内的圣保罗十字学院是伦敦首届议会的所在地, 所以它同时象征着权力的中心,而片中的反派Valentine恰好在教堂发动政变,企图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利。
影片中多次给了圣保罗大教堂特写,教堂代表着神圣,用以传达神的旨意,而终极武器Medusa是在教堂内所建造,最后也是从教堂顶部升出——神圣与邪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NO.4潘多拉·肖Pandora Shaw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给了Pandora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满了祸害、灾难和瘟疫等,让她送给娶她的男人。普罗米修斯深信宙斯对人类不怀好意,告诫他的弟弟埃庇米修斯不要接受宙斯的赠礼。可他不听劝告,娶了美丽的潘多拉。Pandora被好奇心驱使,打开了那只盒子,立刻里面所有的灾难、瘟疫和祸害都飞了出来。人类从此饱受灾难、瘟疫和祸害的折磨。而智慧女神雅典娜为了挽救人类命运而悄悄放在盒子底层的美好东西“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盒子,惊慌万分的Pandora就已经把盒子关上了。而根据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一只白底基里克斯杯(古希腊一种双耳浅口的大酒杯)推测,Pandora有另外一个名字是Anesidora(安妮斯朵拉),意思为“送上礼物的她”。
在电影中,Pandora找到了电脑控制主板,促成了核能量子武器的再造,无异于亲手打开了魔盒。而她给女儿的U盘,就如同雅典娜放进去的“希望”,她没有来得及使用就被Valentine杀害了。

———————————————————————

黑暗与光明,过去与未来,权利与爱情,谎言与真相,在以掠夺为本质的世界里,那些美好的事物是否还能存在,是否还有必要存在?
NO.1人性的泯灭
看到追车就兴奋的伦敦人民,在他们眼中巴伐利亚矿业小镇不过是一个星期的资源罢了,小镇上的人的死活对他们来说毫无关系,他们在乎的只有自己的生存。弱肉强食的生活扭曲了他们的心理,为了自己可以奴役他人。
花费十五年建造量子武器、发动了政变的Valentine,他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欺骗上级,欺骗平民,欺骗女儿;阻挡他获得权利和力量的人,他都能毫不犹豫地将其杀害;最后还抛弃了一直支持他的伦敦市民。他的内心只剩下了欲望和杀戮——亲情、爱情、尊重、道德,对他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把人当做物品交易的锈水市场买卖主,在他们眼里金钱可以换来一切,几奎克或者十几奎克就掌握了他人的命运甚至性命。他们没有利弊的观念,也不在乎善恶与否,眼前的享乐足以掩盖一切的道德。
NO.2人性的光芒
令人难以想象,在废土世界,最温情最有人性的角色竟然是一个机械人,一个丧尸战士,Shrike(史莱克)。
他说自己是没有心的,可他能感受到Hester的悲伤;他说自己是没有记忆的,可他分明记得自己还有血有肉时的触摸;他说自己是没有情感的,可他对Hester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把Hester捡了回去,给她制作食物和玩具,将她一点点抚养长大,直到Hester逃跑,他的眼眶里迸射出刺目的绿光,他才展现出Tom嘴里所说的“残暴、黑暗、冷血”。女科学家告诉Valentine,士兵们是在沼泽边抓到的Shrike,而Shrike也是在沼泽边捡到的Hester。最终,当他发现Hester爱上了Tom,他眼中的绿光逐渐消退,轻轻地说我放过你了,最后和避风港一起坠落。
女飞行员Yasmina(雅思米娜),在战斗中她的战斗机的机翼已经被攻击起火,此时还差最后一个探照灯没有被毁灭。她毅然地摘下了头盔,怒吼着驾驶着燃烧的飞机撞向了探照灯。人心冷漠的末世,舍己为人的人性弥足珍贵。
反牵引主义联盟首领Anna Fang(安娜·方),被她的部下称为“Wind Flower(风中之花)”,解释为“将骨灰撒在风中,永远的自由与无畏”。影片中,Anna最后跌落在如同云雾的蒸汽中,壮烈而优美。

———————————————————————

电影剧情无非围绕着“复仇”和“拯救”两条线,中规中矩,没有过多的亮点。特效令人咋舌,值得去电影院一看。
而原著比电影更值得去细细品味,希望有可能的都可以在看完电影以后去买书回来继续读,有很多电影中的问题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

评论

热度(40)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